一直以来市场都有两种观点:
1、市场是错的。
2、市场永远是对的。
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同一个逻辑。
市场的背后是人的博弈,人受到信息的情绪影响。
如果市场错了,那就是少数人对了。
如果市场对了,那就是多数人错了。
而对与错也是相互的,没有严格以上的对错之分。只有多数人与少数人之分。
也不是为了少数人而少数人,而是为了不去做多数人。
市场是动态的演化过程,一定要动态的看。
打个比方。

2018年,东方通信从4元涨到40元,5个月上涨10倍。
只要在4元的位置买入,40元卖出。这种操作是市场呈现出的正确,违反这种正确,就是错误的。
尽管这种操作方式想的太美。但这就是通过回看,市场告诉我们的是,这样做是对的。
注意,是回看。
我们回看每一只股票,都会觉得这操作也太简单了......
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来了。
市场没有提前告诉我们什么是对,而是通过现实已知的,已经走出来的上涨或下跌,告诉我们,我们过去什么是对的或错的。
也就是过去所处位置的判断,可能是对的。但回看,可能是错的。
那么,已知的对错。除了可以判断过去的对错,还有意义么?
意义还是有的,就是一个圈。
大家好像都认为可以绕出这个圈,可只有少数。
因为,有的人没发现是一个圈,有的人认为自己可以绕出这个圈。
我假设虽然自己看懂了这个圈,但是绕不出去这个圈,所以就不饶这个圈。
还是通过已知的对错,得知已有的意义。
我们抛开基本面的因素不谈。如果一只股票的历史走势是这样的:

这一类的股票很有可能就是长线绩优股,弱周期,历史业绩很好,不然走不出这种图形。
如果一只股票的历史走势是这样的:

那么很明显,这一类的股票明显是强周期。
长线绩优股与强周期股的持有姿势是不同的。前者适合长拿,稳拿;后者需要大的波动,不能太长。这就是已知的历史信息所告诉我们的。
再说妖股,几个月可以涨10倍的那种。
回顾历史,已知的情况是一年之中也没有几只。
假设沪深3000只股票,每年有3只10倍妖股。看看这个概率,放弃吧。
而且,1块钱买入,10块钱卖出的这种神奇的骚操作。
想的有点美。
我们还要知道的是,成妖之后,是这样的。

目前很多题材股,都已经涨成了这样,或者正在努力涨成这样。
投资不作妖,收益好相见。
尽管绝大多数都认为自己可以,没问题的,这次不一样。
这就是市场通过已知告诉我们的,这是一只什么类型的股票。绩优股怎么拿,周期股怎么拿,妖股别拿。
长牛有长牛的逻辑,周期有周期的逻辑,妖有妖的逻辑。
每一个逻辑都好比一个圈。
但这个圈不论是一个,还是十个,都有一个共同的点。
业绩与估值是相匹配的。
也就是芒格所言:
想要得到什么,就要配得上。
长牛是因为业绩始终与估值相匹配,从而推动股价。
周期是一个周期内估值配不上业绩,然后回落,积蓄力量,下一个周期继续配。
妖股是几个月欠下了几年的债,慢慢还。
看清楚这个圈,你可以想象自己并没有买入这只股票,然后再看这个圈。
回顾我在《常识》中很喜欢的一段话如下:
估值决定价格,价格永远围绕着价值走,价值就是上市公司的利润;
2001年至2011年,茅台的净利十年上涨27倍,股价10年上涨27倍;五粮液净利10年上涨8倍,股价10年上涨8倍。
2003年至2013年,茅台净利上涨22倍,股价上涨26倍;五粮液净利上涨12倍,股价上涨5倍。
2003年至2013年,格力电器净利上涨33倍,股价上涨29倍;东阿阿胶净利上涨12倍,股价上涨12倍;伊利股份净利上涨13倍,股价上涨12倍。
十年十倍,就在WX公号“时空复利”。点关注,不迷路。
《价值投资常识》手把手教你建立完善的投资体系。